不论换纬地挡土墙什么版本,都显示检测软件锁失败!系统将在一到两分钟内自动退出!
当前斜箱节短边小于梯形上下边之差,不满足配筋要求!做斜交的箱涵遇到的这种问题,该怎么调整?调整角度和正做都不太合适。
尊敬的专家您好:
我在使用纬地运行速度3.0版本的时候,遇到了一些问题想咨询一下。
1、根据指南或者是安全性评价规范,根据曲线半径和纵坡坡度大小将路段分为平直路段、纵坡路段等,我现在所作的项目全线纵坡没有大于3%的,为啥分段里面还有纵坡和弯坡段,是不是分段没有完全按照规范来?
2、其中一段属于连续上坡,总长约16km,但最大纵坡不到3%,为啥在进行大货车运行速度计算时最低速度部分路段几乎接近30km/h,这样一来我们就需要论证设置爬坡车道了,但是不到3%的纵坡按规范不需要设置爬坡车道,运行速度也不会这么低的,这和规范还是不统一的?
3、针对隧道和互通段,按照最新规范要求,是将隧道分为洞口之前、洞身和出洞口,那么如果隧道段又是曲线段、弯坡段又该如何计算呢?规范没有明确,不知道贵单位在编制软件的时候是怎么考虑的?
如果方便的话能够把数据文件发给你们帮我看看吧。。。。
邹工,你好! 已与您电话沟通,并向您解释说明。
1、前两个问题,本质上是由于同一个原因引起的:hintsf v3.0版本,内置的是原安全评价指南中的运行速度预测分析模型。该模型与现行《安评规范》的模型是有差异的,特别是大货车而言。《指南》中对于大型车辆而言,纵坡大2%即为纵坡段,而《安评规范》中,是把大、小车型统一按照3%界定是否纵坡路段的。因此,当纵坡处于2%至3%区间时,两套运行速度预测分析模型,对大货车的运行速度预测会有一定的差异。建议您及时升级hintsf软件到最新的 v3.9版本。这样您可以根据项目特点,选用两套运行速度预测分析模型的。
2、还有一点,请您特别注意:连续上坡路段是否需要设置爬坡车道,与其运行速度变化、通行能力变化直接相关,而不应理解为:只要平均纵坡或者单一纵坡小于3%,就是不需要设置爬坡车道的。请注意查阅《路线设计规范》第8.4.1条关于爬坡车道设置的相关条文内容。而路段运行速度和通行能力,则主要根据公路项目功能和车型组成,通过预测分析得到。对于货车混入率较高的高速公路,尽管平均纵坡可能小于3%,但是其预测运行速度是有可能低于40km/h以下的。追本溯源,设置爬坡车道的原因是因为货车速度过慢了,严重影响路段通行效率了。
3、纬地hintsf v3.9版本已经完全按照《安评规范》的方式,提供了针对隧道路段、互通式立交路段的运行速度测算分析功能的。具体已经电话与你沟通说明了了。
你好,属性丢失一般都是由于cad中毒或多次修改、图形移动等干扰等情况导致的,致使软件不能从原dwg文件中检索到原内置的数据信息了。
针对该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引起重视,是完全有条件避免上述现象的:
1、使用cad专杀工具,定期为cad杀毒;
2、在一个项目组内部约定,横断面出图时,约定(规定)一个默认出图基点;在最终正式出版之前,不要移动任何断面图形;万一属性丢失,重新出图,快选中心属性线进行替换。
3、一般将项目横断面戴帽子设计的过程,预先划分为几个阶段:第一阶段,初步批量化进行戴帽子设计,获得边沟排水沟高程等基础数据;第二阶段,对边沟排水沟沟底高程进行设计,保存边沟高程设计数据;第三阶段,指定边沟排水沟设计高程控制数据,重新进行第二次横断面戴帽子设计;第四阶段,在这一次的横断面图纸上,再对个别断面进行修改,最终保存出图。
您好,有两个问题咨询一下,关于纬地挡墙的。
1、挡墙按段落画的,批量出图后页码是从头到尾出的,现在我需要出图时页码按段落出,比如第一个段落页码从1-10,总页码是10,第二段页码又从1开始,改怎么改?
2、出图的桩号范围跟分段桩号不一样,如图中所示,分段桩号是32 810-32 910,但是出图时却是分开的,如何改?
你好,您的问题,回复如下,供参考:
1、如果每个分段起始页面都是1,各分段请分次出图(可在桩号树,对应桩号区间右键选择出图);
2、出图前,系统会自动判断挡墙分段绘图区域,如果一幅图装不下,会自动分为两幅图,而图纸中桩号区间指的是本图(本页)绘制区域,不是分段桩号区域,请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