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的技术支持-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

昵称:无   姓名:朱仁宇   单位:北仑交通局   来源:浙江宁波   时间:2017-06-20

郭总你好!

  有如下几个问题请教一下:

  1、我们在做互通设计涉及超高三次抛物线时,纵断面超高方式图画出应该是曲线,但超高方式图上的依然是线性过渡,不知是否我理解错了。

  2、三次抛物线超高设置时,如果由双向坡过渡到某一超高值时,是否一定要增加单向坡(如2%)对应的桩号。

  3、在设计向导中,针对超高过渡,如果选择线性过渡或三次抛物线过渡时,程序生成的.sup文件完全一样,这样是否正确。

  4、能否像别的软件一样,能否将直线、缓和曲线及圆曲线用不同颜色区分,这样成图时这样更直观,便于后期使用。

  5、假定已经定好大小鼻端,能否增加用软件直接点鼻端圆心时,能直接标注出鼻端对应的相邻匝道的桩号,这样更方便。

  6、能否增加直接标注加减速车道的标注命令,因有时位于曲线的加减速车道,手工标注时,很不方便。

  7、能否增加,在已经设置好互通总体图时,让程序自动识别宽度文件,并以文件形式储存(当然,纬地有事先编辑好的wid文件),有时我们要转换别的软件做好的互通总体图时,直接识别总体图进行宽度数据导出,感觉有必要。

  以上问题,仅供参考,谢谢。

你好,您的问题逐条回复如下,供参考:

1、关于超高过渡方式,纬地软件在线性超高过渡方式的同时,还专门支持了三次抛物线的超高过渡方式。当用户选择采用三次抛物线过渡方式后,软件在路基设计计算、横断面设计等过程中,均会按照该方式进行过渡计算的。但是由于我国公路设计标准和规范并不推荐采用三次抛物线方式,因此纬地软件并未对相关的图表再做进一步的细化区分,也就是说设计已经按照三次抛物线进行设计了,但从超高过渡图上并未明显区别线性过渡方式和三次抛物线过渡方式。毕竟纵断面图中的超高过渡等只是示意性质的。

  我国道路设计标准规范没有推荐采用三次抛物线过渡方式,我们认为其主要原因是:采用线性和三次抛物线方式两者在实际施工中的差别不大;再者采用线性和三次抛物线对实际行车的影响也不大。因此,无论是各级公路的主线、互通式立交匝道,我们的意见与现行行业标准规范一致,不推荐采用三次抛物线方式,同时也可以降低路基路面施工控制的难度。

  目前,纬地软件支持三次抛物线超高过渡方式的主要目的,并不在于公路和城市道路设计领域,而主要是为了满足铁路尤其是高铁路基设计的需要的。因为在高铁路基和轨面表面标高中是可能需要采用三次抛物线等超高过渡方式的。

2、无论采用哪种超高过渡方式,我们都建议专门设置并标识出超高过渡中单项横坡为2%(正常路拱横坡时)的位置,其原因在于,在路基设计中超高过渡路段的最主要的一个原则是要满足路面排水的需要,而判断和检查路面排水时,因超过过渡引起的0%是最主要的位置。这一位置如果设置不合理、或者过长,致使超高渐变率过缓,将可能导致路面积水等现象。因此,在公路设计中,检查超高过渡段是否可能存在排水问题时,最关键就是查验0%坡度所在路段的超高渐变率和长度。因此,无论采用何种超高过渡方式,均建议应明确标识出从正常双向路拱过渡到单项2%横坡的位置。规范中明确的超高渐变率不小于1/330就主要指的是这一路段。
3、关于纬地软件中超高过渡方式和每种过渡方式所采用的过渡渐变计算公式,在纬地软件用户手册的路基设计章节中,已有详细的说明。无论用户选择采用哪种超高过渡方式,在超高设置控制文件(sup)中,记录的是所有超高过渡中的关键性控制桩位信息,软件在路基设计和横断面计算中,均是以此为控制依据的。
4、直接使用点到曲线(命令:ptoqx),就可以啦;
5、软件已经包含该功能啦,你应该还没有使用智能布线吧,激活智能布线模块,执行端部控制(命令:hsectrl)就可以啦;
6、由于路幅宽度文件中包含中分带、行车道、硬路肩、土路肩等多个部件,软件自动识别难度是较大,不过我们已经根据城市道路等设计需要,开始了对复杂路幅宽度变化的支持性功能了,后期将逐步实现图形与数据关联互动吧。

感谢您长期的支持并为我们提出多项改进建议。

昵称:无   单位:北京设计院   来源:未填写   时间:2017-06-24
纬地土石方调配时,我想把隧道也参与到路基土石方调配中,请问再输出每公里土石方数量表的时候,如何将隧道范围的土石方,按照隧道桩号区间输出? 还有在验算挖方 借方=填方 弃方时 如何确定填方中硬土和普通土所占的比例?
你好,如果需将隧道土方参与正常调配,建议,将隧道段单独建立一个土方调配项目,在ctr数据中删除该隧道(否则系统默认扣除桥隧),读入土方后,将隧道区域单独作为一个调配分段,然后利用跨项目调配即可。各类土石比例,您可以查看土方比例设置,或者出表的时候也可以选择区分六类土石。
昵称:无   姓名:韦国钰   单位:个人用户   来源:广西南宁   时间:2017-06-24
纬地的边坡坡度及水沟的标准怎么修改?是指纬地的源数据,不用每次运行设计向导的时候都要设置一次。比如我很多项目都要设置0.3的坡度,每次软件都是默认0.5的坡度,我每次都要修改一次,怎么修改这个标准使得每次设计向导不用在修改了~~~谢谢~~~~
你好,设计向导目前没有记忆功能,关于边坡、边沟等默认数据,暂时无法自定义,请知晓。
昵称:无   姓名:丁浩   单位:金华市交通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来源:金华市金东区宋濂路1060号   时间:2017-06-24
您好!请问视距包络图绘制中,公路上视距位置及目标位置距中心线距离如何取值?还有视高对什么对有影响?
你好! 视距包络图就是在驾驶员视点轨迹线上每隔一定间距绘制出一系列的视距线,视距线相互交叉而形成的外边缘线做为清除障碍的界限的图解方法。

1、视距位置(驾驶员视点位置)一般为距离最外侧行车道边缘1.5m的位置(这个位置是不考虑加宽值的,而是在正常行车道位置),用最外侧行车道边缘距离中心距离减去1.5即可;

2、目标位置与此相似,即为驾驶员视线终点(路面上的物点)的平面位置(距道路中心线的距离);

3、目前,视距包络图主要汇总平面视距,视点高度对此没有影响。

昵称:胖大海   姓名:罗工   单位:惠州市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   来源:未填写   时间:2017-06-23

你好,关于挡墙立面图标注的问题,查看了你们的常见问答,说是立面图标注的是实际长度,外侧比中心桩号长,内侧比中心桩号短,能不能设置成按中心桩号来标注,毕竟这些比较好算量?我找了很久,在项目属性那里可以设置一个“是否按照实际长度”我选择了否,但是生成立面图的时候还是显示外侧的实际长度,急盼回复!谢谢!

你好,感谢您的反馈,经核实,目前系统确实存在该问题,已按照您预留信息登记,程序完善后,技术人员将第一时间与您联系。
昵称:无   单位:重庆   来源:未填写   时间:2017-06-23

怎么解决?win7,64位,cad2006/cad2010

你好,不知道你电脑安装的是什么杀毒软件,请退出杀毒软件重新安装,如果仍是这个提示,您可以不断的点击重试(点三四次)就可以啦。
昵称:陈   单位:湖南省设计院   来源:未填写   时间:2017-06-22

你好,我在做横断面设计--标准横断面时,自动生成横断面标准图功能,附加板块显示不出来,我想问下,是软件现在还没解决这个问题吗?是的话,在线回我一声,我就想其他办法去了。不是的,还麻烦指点一二。谢谢

你好,横断面详细设计模块中,为满足各部件更为详细全面的设计,断面样式中许多部件需在标准断面添加及编辑,不再从ctr数据读取,如边沟、排水沟、附件板块、清表等等。因此,如需设置附件板块,请在标准断面设置,并带帽即可。
昵称:田枭   姓名:田枭   单位:武汉中交路桥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来源:未填写   时间:2017-06-21
你好,我的纬地道路设计软件在圆曲线上布置了圆曲线上的玄线的收站,但是wid文件不生成玄线收费站。还是直接按设计路线,生成的圆曲线的收费站。怎么改wid文件才有用?求答疑。可以的话,给我发一下收费站功能使用说明或者教程视频。万分感谢。

 你好,您的问题回复如下:

1.虽然系统可将收费站岛宽度等数据提取并保存于宽度文件(*.wid),但收费站岛的所有布置参数均只能在收费站岛布置窗口进行设置和修改,不得直接在*.wid文件中修改收费站岛宽度等相关数据。如在宽度文件(*.wid)中对收费站岛数据做修改,收费站岛实际绘制参数不仅不会出现任何改变,而且可能造成宽度文件出错导致系统出错退出等情况。

2.纬地道路软件中在绘制收费站位置的连接部图、路面标高图等图纸时,依然是按照设计线位置的高程向两侧推算收费站的高程、宽度等数据,而不是按照中岛轴线位置进行推算。
昵称:zymlsh   单位:个人用户   来源:湖南长沙   时间:2017-06-19
有时候遇到换坐标系后要完成路线整体平移的情况,这种情况有没有简单方法实现
你好,算出坐标转后后的起点坐标及方位角,然后导出原交点转角数据,修改起点坐标及方位角后再次导入即可(注,该方法误差会逐个交点向后累计)。
昵称:肚子   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来源:哈工大七公寓   时间:2017-06-16

纬地项目打开了原地形图出图的话不带图框,但是没打开原地形图出图时却有图框,这个问题应该怎么解决呢

你好,请查下原地形图中,是否有关闭的图层,初步分析,原地形图中图框相关图层被关闭。
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首页 上一页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下一页 尾页 总共1225页 当前第 页
典型案例
下载升级
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的技术支持

登录 是一种态度

网站地图